出《斗门方》。为苦楝皮之简称,详该条。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厥阴肝经而成的脚气。证见腰胁偏疼,从足大趾连及足跗上廉、上腘至内廉,循股环阴器,抵小腹,夹脐诸处胀痛,两脚挛急,咽干,呕逆,洞泄。若自汗者为风胜
出《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病证名。指中气亏损,气虚下陷而致者。症见食后即泻,完谷不化,食减,消瘦,困倦,脱肛,自汗等。《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气陷泄泻,补中益气汤加羌、防。”“久泻脱肛,补中益气汤加粟壳、乌梅、五味、肉果。”
颌部的经脉。《灵枢·卫气行》:“别者以上玉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
见明目至宝条。
病证名。《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证指南医案·哮》:“宿哮,……病发投以搜逐,而病去必当养正。”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参见哮证、冷哮、热哮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孔济。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平不详。
出《神农本草经》。为地胆之别名,详该条。蚘,蛔的异体字。详蛔虫条。
骨伤治法之一。见《伤科汇纂》卷一。即正骨手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