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齿龈出血。《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阳明脉虚,风挟热乘虚入于齿断,搏于血,故血出也。”即齿衄。详该条。
【介绍】:见朱栋隆条。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又名猴疳。由胎中感受遗毒所致。临症初生儿臀部焮肿溃烂,红赤无皮;重者可延及遍体,以上窍为甚。治疗:内服猴疳化毒丹。外用甘草水溻洗。并搽黄连油或青黛散敷之。类似胎传梅毒。
也称汤头。即内服煎剂为主的药方。见汤头条。
【介绍】:元代医家。山东东平人。精医术,撰有《如宜方》二卷。
①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②指第三伏,即末伏。
见《湖南药物志》。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梦雷条。
见《本草从新》。为脐带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