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杨继洲

杨继洲

【生卒】:1522~1620

【介绍】:

明代著名针灸学家。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之家,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幼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而业医。曾任嘉靖帝侍医,隆庆二年(1568年)任职于圣济殿太医院;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仍任太医院医官。他博览群书,通各家之说,行医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尤精于针灸治病常针药并重。他博采众书,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编成《针灸大成》一书。虽然该书在编次和取材等方面,有不够精妥之处,然而其中阐述并广泛引用古典医籍,材料颇为丰富,对穴位考证较详,可称集明以前针灸学的主要精华之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第十卷附入按摩法,是过去针灸书中所未强调的。他的著述,对国外针灸学界也有相当影响。

猜你喜欢

  • 医法圆通

    综合性医书。4卷。清·郑寿全撰于1874年。全书论述内科杂症、伤寒、时病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证的证治。郑氏以医论为主(不载方剂),结合临床体会辨析病机及用药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平补

    补法之一。属缓补法。即用甘平和缓的补益药治疗疾病,多用于上焦久病、体质虚弱、病势发展较慢者。如心虚血少,惊悸失眠,用平补正心丸。

  • 经闭黄疸

    病证名。丁甘仁《女科医案》:“室女经闭肝失疏泄,宿瘀内阻,水谷之湿逗留,太阴、阳明、厥阴三经为病,始而少腹作痛,继则脘胀纳少,目黄,溲赤,肌肤亦黄,大便色黑,现为黄疸。久则恐成血臌,急宜健脾逐湿,祛瘀

  • 伤寒发颐

    病名。《外科正宗》卷四:“伤寒发颐亦名汗毒。此因原受风寒,用药发散未居,日久传化为热不散,以致项之前后结肿疼痛,初起身热口渴者,用柴胡尽根汤清热解毒,患上红色热甚者,如意金黄散敷之。初起身凉不渴者,牛

  • 脊旁

    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即夹脊穴。见该条。

  • 吴绍轩

    【介绍】:见吴文炳条。

  • 四神聪

    即神聪,见该条。

  • 外感呃逆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

  • 经方解

    见伤寒方经解条。

  • 解剖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即眼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