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水煎服。治痧症血结不散。
【介绍】:见李言闻条。
推拿手法名。提捏起肌肤以后,再予放松,使肌肤恢复原状。在捏、弹、拿等手法中,都有放的动作。
病名。出《医宗金鉴》六十八卷。即手心毒。见该条。
指卯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出甚。”参见十二时条。
指颈的后部。《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热争则项痛而强。”
骨名。即肩胛骨。详该条。
即利尿穴。见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肥皂荚,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长于针灸。《隋书·经籍志》载有《殷元针经》1卷,已佚。
见本草图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