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尾骨伤。见尾闾骨伤条。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患乳蛾而舌紫胀。《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症为因心经热毒,或因酒后温床厚被,以致热气攻于心经,故生单蛾及舌胀而紫,吐出风痰。急用三棱针刺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及刺乳蛾俱被出血痰。”治宜清心解毒、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
指胁部低平之状。《灵枢·本藏》:“合胁兔骹者,肝下。”张景岳:“胁下之骨为骹……兔骹者,胁骨低合如兔也。”
指申时。《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参十二时条。
①即试痛。《保产万全金》:“试痛即转胎。”②纠正异常胎位,使之转为正常。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指饮食过多损伤脾胃而致的晨泄。其症每至五更则腹中作痛,腹皮扛起,痛而欲泄,泄后稍减。脉多沉滑。若为热积,脉沉数;寒积,脉沉紧。治宜消导,用加减保和丸。热积用承气汤,寒积
出《名医别录》。为白苏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吹口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