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曲本草》一书,已佚。
病名。即佛顶疽。见顶门痈条。
即《难经》。详该条。
霍乱病证之形容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字学》:“摇手曰挥,反手曰攉。”指上吐下泻,病势急暴。《医碥·霍乱》:“霍,言其手足之扰动如挥霍也,乱,言其内之邪正变乱也。”《证治汇补·霍乱章》:“
方书名。2卷。元·艾元英撰。撰年不详。卷1将病证等内容分为17类,包括头痛、咽喉、诸气、腰痛、心恙、补益、消渴、痈疽、肿病、脚气、失血、大便、小便、疮疥、妇人、小儿、杂病,每类均简述证候及其应用的方剂
证名。古称鼻鼽。指鼻腔内时流清水样粘液。多由肺卫不固,风寒侵袭鼻窍所致。《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实则鼻流清涕。”《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
病证名。清·佚名《眼科捷径》:“垂帘下膜症,眼黑睛上有白膜翳生,下有黑珠如蛾眉之样,此症但视物有时明,有时暗。”与垂帘障相似,参见该条。
书名。又名《僧深药方》(《隋书经籍志》)、《僧深集方》(《旧唐书·经籍志》)。据《千金要方》卷七载:“宋、齐之间,有释门深师,师道人,述(支)法存等诸家旧方,为三十卷。”原书已佚,后世医著多有引录。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犁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医论著作。2卷。明·孙一奎撰于万历年间。本书汇集作者学医体会与见解,并择要节录部分《内经》原文编成。内容杂论脉象、诊法、病机、药性及医案等共60篇。其中有关咳、喘、哮等病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张仲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