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草药》。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古诊法。详十度条。
经脉别名。即手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耳温(脉):起于手北(背),出臂外两骨之间,〔上骨〕下廉,〔出肘中〕,入耳中。是动则病:耳聋,辉煇朜朜,嗌种(肿)。是耳脉主治其所产病:目外渍(眦)痛,颊痛,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组织较浅或仅及皮肤的程度。《灵枢·终始》:“脉虚者,浅刺之。”又“痒者,阳也,浅而刺之。”一般在皮肉浅薄之处或重要脏器附近的穴位,或病变部位较浅,属于热、虚证候,或体质虚弱及感应灵敏
病证见。见《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指因气滞及气虚所致的呃逆。中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阳气欲尽,呕吐,呃逆,下利,两脉微涩者,急宜温阳驱阴,用干姜、吴萸、人参、茯苓、丁香、柿蒂、炮附子等。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颏的俗称。详颏条。
指(趾)甲的通称。《证治准绳》卷三:“爪甲边缘结脓,剧者爪皆脱落。”
出《幼科全书》。即胎怯。详该条。
【介绍】:见魏之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