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醇賸义》卷三方。沙参、薏苡仁各四钱,苏子一钱五分,枳壳、前胡、桑叶、白术、橘红各一钱,茯苓、贝母各二钱,荷叶蒂一枚。水煎服。治大肠咳,咳而遗矢。
尽,完全或完整;剂,剂量。指服药达到完全的剂量。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如桂枝汤的剂量,用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杜鹃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婴儿目涩。《幼幼新书》:“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风。”多因感染污浊风热病邪所引起,内服明目饮(《证治准绳》:山栀仁、香附,夏枯草),外用黄连蒸人乳点眼。
推拿手法。用拇指和屈曲的食指,捏住皮肤一提一放,至皮肤上出现充血性红斑为度。清·夏云集《保赤推拿法》:“扯者,于儿皮轻轻频摄之而频弃之也。”常用于眉心(印堂)、颈项、腹背等处。有祛风散寒,退热止痛等作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目睥沿赤烂垢腻也,盖血虚液少不能滋养睥肉,以致湿热滞于睥络,常时赤烂。如是者,非若迎风因邪乘虚之比,久而不治,则拳毛倒入,损甚则赤烂湿垢而拳毛皆坏。”即眼弦赤烂。详该条。
见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生卒】:1897~1969【介绍】:现代医家。原名甘崇兰。江苏太仓人。年青时在家从一陆姓中医学习,后改姓陆。解放前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活动,后任中央国医馆顾问。解放后先后任武汉市中医联合
又名囟门,即额囟。婴幼儿两顶骨前内角尚未发育完全所致。两岁以后,额囟闭合而称顶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
清法之一。用辛凉药清胃热,生津液的治法。例如胃阴先虚,胃火炽盛,症见口舌生疮,口中有秽气,口干口渴,干呕,舌苔黄燥,脉大而虚等,用加减玉女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