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沆瀣(xiè 谢)丹

沆瀣(xiè 谢)丹

幼幼集成》卷二方。原名集成沆瀣丹。川芎(酒洗)、大黄(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各九钱,黑牵牛子(炒,取头末)、滑石连翘、炒赤芍药各六钱,薄荷叶枳壳(麸炒)各四钱五分,槟榔(童便洗、晒)七钱五分。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至二丸,茶水化服。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导滞。治小儿胎毒胎黄面赤目闭口疮痄腮喉痹乳娥,身体壮热斑疹丹毒小便黄赤大便闭结等症。方中黄芩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大黄清中焦之热,并导三焦郁火;槟榔、枳壳行气利痰;川芎、薄荷引头面风热,从高而下趋;连翘解毒除烦;赤芍药调荣活血;牵牛子利水舒郁;滑石抑阳火而扶阴,又能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猜你喜欢

  • 水石

    见《石药尔雅》。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 嘉祐本草

    见补注神农本草条。

  • 唐传那保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藏语名,详该条。

  • 足少阳穴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苦腹中不安,身躯习习也,刺足少阳治阳,在足上第二指本节后一寸是。”所指似为足少阳胆经之临泣穴。也有说位在足背第二趾正中线第二跖趾关节之后方1寸处者(

  • 手太阴经病

    即肺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欬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

  • 袖珍方

    方书名。又名《袖珍方大全》。4卷。撰于1391年。本书是在明宗室朱(周定王)主持下由李恒等人根据朱所编的《保生余录》、《普济方》等书选录经验方编成。全书分为风、寒、暑等81门。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

  • 上廉

    ①经穴名。代号LI9。出《针灸甲乙经》。《圣济总录》称手上廉。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3寸处。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主治头痛,目眩,肠

  • 黄帝虾蟆经

    书名。又名《黄帝针灸虾蟆忌》。1卷。汉·撰人佚名。为现存较早的针灸文献。但其主要内容含迷信的针灸禁忌部位和图形等,并无实际临床意义。现有日本据古卷子的复刊本。

  • 图经本草

    见本草图经条。

  • 血分热毒

    ①热邪深陷血分的证候。表现为高热神昏、皮肤斑疹,或吐血、便血、衄血,舌色深绛或紫绛等症。多见于温热病热入血分、重症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症。②泛指外科某些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