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饮食积滞伤脾所致的泄泻。又称伤食泻、食泻、积泻。《症因脉治》卷四:“腹痛即泻,泻后即减,少顷复痛泻,腹皮扛起,或成块或成条,泻下臭如败卵,此食枳泄泻之症也。”《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柿饼,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即脑疽。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脉诀条。
即睾丸。《疮疡全书·阴囊毒》:“阴囊上肿而痛,……肾子悬挂。”
见《贵州民间药物》。即刺三甲,详该条。
病名。《喉科心法》:“初起小舌尖渐肿逐粗,形如樱桃,红或紫,疼痛腐烂。由多食厚味,燔灼之毒,酒醴蕴热,聚于胃经而成。”治宜清热解毒。用清胃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悬旗风、帝钟风等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辟汗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