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十八方。人参、知母各一钱半,五味子八分,麦门冬(去心)三钱,石膏五钱,炙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自汗烦渴,脉洪涩者。
①指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张景岳注:“亟,即气也。观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即此藏精起气之谓。”②与极通。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阳络脉,见该条。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珍珠梅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足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见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子死腹中。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证名。指筋痿。《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详筋痿条。
病名。系指腮颊牙龈焮肿疼痛。多由邪火痰毒炽盛所致。症见腮颊肿起,牙龈亦肿或破溃,疼痛、饮食有碍、吞咽不利,苔黄脉数。《奇效良方》卷六十一:“腮颊结肿者是也,牙尽处肿破。”治宜解毒泻火,祛痰消肿。方可选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酒湿泄、纵酒泄泻、伤酒泄泻。因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所致。有寒热之分。《不居集·酒伤》:“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有善饮而先天禀厚者,大便泄泻,若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