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内编》卷一方。苍术(米泔浸透,陈壁土炒)八两,半夏(姜汁制)、柴胡、黄芩、厚朴(姜汁炒)、陈皮、炒枳实、羌活、苏叶、木通各四两,炒山楂、炒莱菔子各六两。为末,鲜荷叶煎汤,加神曲六两,打糊为丸,朱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头部外伤或由久病入络引起的头痛。见《医碥·头痛》。症见头痛如锥刺,痛有定处,时发时止,经久不愈,或面色晦滞,舌有瘀斑,脉涩等。《医林改错》以头痛“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
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宽三寸、厚二寸,长自腰起上过肩一寸许的木板,板的外面平整,向脊背的面刻成凹形,务与脊骨皮肉吻合,并按其长度划分五分:第一分自左、右两侧面斜钻各二孔;第三、四、五分,
古病名。指射工毒虫侵入所致的疾患。《诸病源候论·射工候》:“江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涧水内,……夏月在水内,人行水上,及以水洗浴,或因大雨潦时,仍逐水便流入人家,或遇道上牛马等迹内即停
病名。指胁下有癖气起如弦索状,咳唾引痛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悬癖者,谓癖气在胁肋之间,弦亘而起,唾则引胁下悬痛,所以谓之悬癖。”本病多因水饮停聚胁下,积久成癖。常由悬饮迁延不愈所致。参见癖、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蛇腹疔。证治见指疗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雪莲花之别名,详该条。
七方之一。方剂之和缓者。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证的。《儒门事亲》卷一:“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
经外奇穴名。八邪之一。《奇效良方》:“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节岐骨间,握拳取之。治手臂红肿。针入一分,可灸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