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穴位名。位于太阳穴的上方。《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两额,在太阳之上。”
病名。指喉风患处多脓头状似蜂房者,故名。多由忧思恼怒,气郁痰浊化火所致。《喉科心法》卷上:“生于喉内两旁,初起红肿,渐腐成片,日久片内变成小孔,出有臭气,症属难治。”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消肿。可选用清胃
书名。1卷。张寿颐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文字简要实用。解放后有排印本。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马莳注:“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络经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即内关穴,标在腋下三寸,即天池穴。”
十剂之一。用濡润滋养药物组成,具有解除津液干枯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湿可去枯。”“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
《济生方》卷二方。人参寸许,胡桃(取肉)五个。加生姜五片,水煎,临卧服。治胸满喘急,不能睡卧。《医说》卷三曾载此方,并注为《夷坚志》方,又名观音人参胡桃汤。
书名。又名《范汪方》。《隋书经籍志》误作《范阳东方》。晋·范汪撰。卷数说法不一。《太平御览》引《晋书》记载:“范汪……撰方五百余卷。又一百七卷,后人详用,多获其效。”书已佚,但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
见御药院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情志失调,肝郁化火,郁火伤气,气热灼血,以致月经色紫,稠粘,症属实热。治宜清热调经。方用四物连附汤(四物汤加黄连、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