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手太阳小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证。《灵枢·经脉篇》:“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颌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膈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颌、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
指脾胃出现消化机能障碍。多由肝失疏泄或湿困脾阳所致,亦有因饮食壅滞而致者。主要证候有脘腹胀闷、食不消化、厌食、呃逆等。治宜疏肝理气。
《温疫论》卷上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天花粉、知母。加姜、枣,水煎服。治温病下后,重亡津液,里症未尽,而表有余热者。
【介绍】:清代医家。字缉庵,又字霞城。浙江余姚人。研究虚损证,撰有《虚损启微》(1761年)书,并与施雯(淡宁)、严洁(西亭)合纂(盘珠集胎产证治》一书。
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
见仁斋直指小儿方条。
见急救仙方条。
经穴别名。《素问·骨空论》:“巅上一,灸之。”王冰注指百会穴。后《针灸聚英》等作百会穴别名。见该条。
病证名。又名季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
即蔽心骨。详鸠尾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