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漏泄

漏泄

古病名。出《灵枢·营卫生会》。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疏,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肾,或出于半身。《证治要诀》卷九:“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芪建中汤加浮麦少许。”

猜你喜欢

  • 凤仙花子

    出《摘元方》。为急性子之别名,详该条。

  • 冻生

    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冻产。详该条。

  • 水吐丝

    见《江苏药材志》。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李小塘

    【介绍】:见李瞻条。

  • 绿风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病发则瞳神之色“若蓝靛之合藤黄者,绿风也”(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绿风内障。详该条。

  • 侵脑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生于头顶五处穴部位的疽。证治同透脑疽,详见该条。

  • 二十六号豫象方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水煎服。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 木檽

    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木耳之别名,详该条。

  • 皮肤针

    针具名。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可用6~7号缝衣针5~7枚,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亦称箸针。市售小锤式皮肤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梅花针、七星针、丛针等

  • 牙齿草

    见《滇南本草》。为眼子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