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密陀僧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山茶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风和燥相结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胁痛、皮肤干涩,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等。治宜润燥清肺,兼以疏风。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指人体受父母精血所形成的胎元,是人身生命之本,与出生后饮食营养、生活调护的后天相对而言。先天之本在肾,故有肾主先天之说。
流痰病的一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发于前臂及腕部的骨关节处。初起筋骨疼痛,进而漫肿坚硬,不红不热,常连肿数块,日久内溃窜通,穿孔较多,时流白浆,如蝼蛄窜穴,故名。并伴见面黄食少、消瘦,午后寒热交作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望江南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即李根皮,详该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即经行浮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