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喘

热喘

证名。指肺热炽盛的气喘。《古今医鉴·喘急》:“肺实肺热,必有壅盛胸满,外閧上炎之状。”多由肺受热灼,水津不能下行,痰火壅阻气道所致,常发于炎夏季节。治宜泻热清肺为主。《临证指南医案·喘》邵新甫曰:“实而热者,不外乎蕴伏之邪,蒸痰化火,有麻杏甘膏、《千金》苇茎之治也。”双玉散(丸)、玉液散泻火清肺汤泻白散桑白皮汤等方,均可选用。参见火喘条。

猜你喜欢

  • 茺蔚

    出《神农本草经》。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论类方汇参

    书名。左季云撰于1927年。作者将《伤寒论》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等十二类,并将有关加减及变化方附入介绍,每一处方下大多详列适应症、禁忌症、方药作用、服用法、药后反应、预后等,并辨析和鉴

  • 羌活四物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羌活、防风、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药。水煎服。治风中于左,邪入厥阴,口眼歪斜。如身痛加秦艽、钩藤、柴胡。

  • 锁肚

    病证名。①指初生儿大便不通。婴儿出生后二、三日不大便,除生理畸形外,大多由于胎热壅结,或胎禀不足,大肠传送无力所致。胎热者宜清肠,用一捻金;胎禀不足者宜益气,先用独参汤,继以蜜煎导法。②脐风三证之一。

  • 惊郁

    七情郁证之一。见《类证治裁》卷三。《张氏医通·惊》:“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症见短气、自汗、眠多异梦者,宜用温胆汤、远志丸、龙齿清魂散等方。若见胆怯神迷者,宜用人参、枣仁、茯神

  • 血寒经迟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寒经行后期。详该条。

  • 风癫

    五癫之一,即痫证,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多因血气亏虚,邪入阴经;或在胎时母卒受惊,精气并居所致。证见发时仆地吐涎沫无所觉,眼目相引,牵纵反强,羊鸣,食顷方解。方宜莨菪子散等。参见五癫、癫痫条。

  • 大弱风

    八风之一。指从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

  • 日乘四季

    古人以一日一夜划分四季。脾脏居中属土,土旺于四季,日乘四季,指出现于一日之中的四季,即辰、戌、丑、未时。《素问·三部九候论》:“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王冰注:“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脾

  • 旁廷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旁廷在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俗名注市,举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壮。主卒中恶,飞尸遁注,胸胁满。”即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乳头外开2寸,适与足太阴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