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泪

热泪

证名。见《银海精微》。多由风热外袭,肝肺火炽,血热瘀滞等;或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异物入目亦可引起。目中多泪,泪下有热感,邪实盛者可泪热如汤,常伴有红赤、肿痛、羞明等证。治之当根据证情,分别选用疏风、清热、养阴、平肝、凉血、祛瘀等法。异物入目者,则应及时清除异物。

猜你喜欢

  • 刀豆子

    见《本草纲目》。即刀豆,详该条。

  • 冷泄

    病证名。指受寒伤冷所致的泄泻。又称冷泻、寒泄、寒泻。《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冷泄,腹胀。”参见寒泄、冷泻条。

  • 补阙肘后百一方

    见肘后备急方条。

  • 血木通

    见《中药志》。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 肉瞤筋惕

    证名。筋惕肉瞤的别称。见《伤寒论大全》卷二。详筋惕肉瞤条。

  • 六椎

    指第六胸椎。《素问·刺热篇》:“六椎下间主脾热。”

  • 踯躅花

    出《本草图经》。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 蛜螂丸

    《卫生宝鉴》卷九方。蛜(即全蝎,头尾全者)一只,乳香、没药各七钱五分,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当归、漏芦、芍药、威灵仙、地骨皮、牛膝、羌活、安息香、桃仁(同安息香研)各一两。蛜螂、桃仁、白附子、阿魏

  • 怕痒花

    出《群芳谱》。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

  • 上损及下

    虚损病由上部脏腑发展到下部脏腑的病机。虚损是因五脏久虚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肺损开始,而损及心、胃、肝、肾,称上损及下;反之自肾损开始,而损及肝、脾、心、肺的称下损及上。《景岳全书·杂证谟》:“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