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皮部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病证名。又名冷涎呕吐、冷癎。多因胃有寒痰所致。《医宗必读·呕吐哕》:“痰饮者,遇冷即发,俗名冷涎泛。”详冷涎呕吐条。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
外治法。用于失枕的治疗。《伤科补要》卷二:“失颈头不能转,使患人低坐,用按摩法频频揉摩,一手按其头,一手扳其下颏,缓缓伸舒,令其正直。”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皮损如小栗浆,搔破有水出。类似丘疹性皮炎。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红大戟,详该条。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林檎之别名,详该条。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参见各条。
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走黄。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