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王好古

王好古

【生卒】:1200?~?

【介绍】:

元代著名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通经史,好医方,曾跟随金代名医李东垣学习,精通医学。为赵州医学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平生著述很多,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医垒元戎》、《此事难知》、《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斑疹论》、《伤寒辨惑论》等。在医理上,他重视内因辨证上的意义,并主张温补脾肾。对治疗斑疹等疾患有不少可取的论述。

猜你喜欢

  • 血灌瞳人

    眼科病证。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又名目血灌瞳人、血灌瞳神证。可因肝胆火炽,热入营血,迫血妄行;阴虚火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外伤、手术等引起。《银海精微》:“血灌瞳人者,因毒血灌入金井瞳人水内也。

  • 赵学敏

    【生卒】:约1719~1805【介绍】:清代医家。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十八世纪。出身于富有家庭,爱好医药,勤于钻研,曾深入群众调查并采集医药,并实地栽培药材,参考大量有关文献,

  • 鞋带痈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参见附骨疽条。

  • ①《内经》十二脉之一。超越尺部而下臂的脉象。《诊家正眼》:“曰覆者,自尺部下达臂间,血有余也。”②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来头小本大。《诊家正眼》:“曰覆者,头小本大,病在表也。”

  • 小儿脓血痢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三卷。痢疾脓血相杂,为湿热毒气内侵所致,因毒气化热,热迫血行,渗出大肠,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故利下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治宜清肠和血,用芍药汤或香连丸加水杨

  • 飞尘入眼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 久泻滑肠

    病证名。①指小儿泄泻,迁延不愈不能禁约的证候。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多由久泻不止,或误用攻下,致脾胃阳虚,中气下陷,不能固涩所致。症见泄泻不禁,完谷不化,面神疲,四肢不温,口淡食少等。治宜升提中气

  • 湿痰

    痰证之一。①《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曰湿痰。”多由外感而生。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②指痰湿聚于脾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在脾曰湿痰,其色黄,滑而易出,多

  • 赤痛如邪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每目痛则头亦痛,寒热交作如疟状。凡病发则目痛,目痛则病发,轻则一年数发,重则一月数发,肝肾俱虚之故。热者,内之阴虚火动,邪热也;寒者,荣卫虚,外之腠理不实而觉寒也。”本证

  • 淡然子

    【介绍】:见周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