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理伤续断方

猜你喜欢

  • 蛊疰痢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 焠胎寒

    灯火治疗新生儿胎寒证的方法。《厘正按摩要术》:“小儿生一、二日内,面青唇白,不乳不啼,肢冷拳缩或腹痛啼哭不已。皆胎寒也,用灯火于囟门、眉心、脐心各一燋,脐旁四周六燋,左右足跟两旁各一燋,共十五燋,声音

  • 足发背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脚发。见该条。

  • 肉刺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脚趾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又名鸡眼。本病因鞋紧窄,或足骨畸形,局部长期受压、磨擦,使皮肤局限性增厚而成。多生于足底前端或足趾部。数目不一,似豌豆大,状如鸡眼,根部深陷,

  • 云南连翘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芒种花之别名,详该条。

  • 日晚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日晚潮热引起抽搐,由肺热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为淡黄色水液。治宜补脾、治心、治肝。补脾,用益黄散;治肝,用

  • 花癣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由风热蕴积于肺,随阳气上升而成。生于面部或眉间,初起癗,渐成细疮,时痛时痒,搔起白屑,春季易患。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涂。相当于脂溢性皮炎。

  • 胎病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惊热内蓄,精神不爽,面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即悸的证候。

  • 肝寒

    ①指阳气不足致肝气凝泣,属内寒之证。症见忧郁胆怯,倦怠不耐劳,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迟。②指寒邪凝滞于肝经。详寒滞肝脉条。

  • 李柽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字与几。姑孰溪(今安徽当涂一带)人。为尚书左司郎,精于医术,将张仲景《伤寒论》加以整理,列方于前,类证于后,撰《伤寒要旨》一卷。另撰有《小儿保生方》3卷及《医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