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赤白粘胨相杂同下的痢疾。《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体本挟热,忽为寒所折,气血不调,大肠虚弱者,则冷热俱乘之,热搏血渗肠间,其利则赤,冷搏肠津液凝,其利则白,冷热相交,血滞相杂,肠虚者泄,故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为疳气攻肾出现的耳聋而兼有阴肿的证候。肾开窍于耳,疳气攻肾则肾气虚即不能上充于耳,影响听力减退,甚则耳聋,兼有阴部肿大,属邪实正虚之象。治宜先祛其疳气,用牵牛研末煨猪腰子服;继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详该条。
【介绍】:见何其伟条。
出唐·侯宁极《药谱》。为常山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出《新修本草》。为铅丹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秦艽,详该条。
十怪脉之一。又称转丸脉。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状。
参见湿热条辨、温热经纬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