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痨证白喉

痨证白喉

病名。系指由阴亏而虚火上灼咽喉,致咽喉疼痛,腐烂色白者。《喉症指南》:“痨证白喉,脉沉细而数,按之无力,由阴虚火燥所致,非时疫白喉证也。其证咽喉痛极,而水米难下,渐至朽烂,形容枯稿,面目憔悴,宜用郑氏大剂养阴清肺汤,重加生熟二地……,若以此症误认为时疫白喉,治以时疫白喉方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

猜你喜欢

  • 妊子

    即妊娠。《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详妊娠条。

  • 牙缝出血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齿衄。详该条。《鲍氏验方新编》卷一:“不外阴火内燔,冲激阳明……方用大熟地二两、麦冬三钱、上桂一钱、炮姜五分、淮牛膝三钱、粉甘草二钱、附片一钱。煎浓冷饮。”

  • 肩上热

    指肩部灼热或有热感。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肩背部位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等的循行部位,如该经络发生病变,可伴有肩上热的症状。

  • 窗笼

    ①系指耳。《灵枢·卫气》:“窗笼者,耳也。”②《甲乙经》:“窗笼者,耳前上下脉,以手按之动者是也。”似指听宫穴。③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窗,见该条。

  • 筒灸

    灸法之一。以细竹管(箭竿)或苇管一端轻轻插入耳中,另端置炷施灸。《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用治口眼歪斜、耳疾等。

  • 干胁痛

    证名。见《区学入门》卷五。《医钞类编·胁痛门》:“虚盛成损,胁下常有一点痛不止,名干胁痛。”《杂病源流犀烛》卷十:“酒色过度,当胁一点痛不止,名干胁痛,甚危,惟大补气血而已。”方用八物汤、补肝散、六味

  • 赵铨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衡,江西人。学儒,兼通医。曾在灵寿、霍山等地做官,为人治病,不计报酬。著有《石亭医案》、《岐黄奥旨》、《太素脉诀》等书,皆佚。

  • 磨障灵光膏

    《原机启微》卷下方。黄连(童便浸一宿)一两,铅丹三两,当归二钱,麝香、乳香各五分,乌贼骨、轻粉、硇砂、白丁香各一钱,冰片少许,炉甘石(用黄连一两放水中,烧炉甘石通红,淬七次)六两。为末,先用白蜜七两,

  • 十香返魂丸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 圹塔症

    喉科病证。圹,同旷,此指咽喉。圹塔,谓生于咽喉的疙瘩。《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帝中内侧圹边,或左或右不定,然俱有白膜黄膜。”“发左宜平肝,发右宜清肺,”兼以去膜升提,解毒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