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瘰疬漏

瘰疬漏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风邪毒气客于肌肤而得。初起如梅李枣核,随处可生,常互相粘连伴全身寒热,久则化脓成漏。宜内服斑猫散。相当于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

猜你喜欢

  • 两外肾冷

    证名。外肾,即睾丸。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又称两丸冷。《证治准绳》:“两外肾冷,两髀枢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宜柴胡胜湿汤。”参见两丸冷条。

  • 神草

    出《吴普本草》。为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脾志思

    思为脾之志。人的思虚与脾有关,思虑过度则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在志为思。”

  • 针博士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掌管针灸科专业的教授和考核。官阶从八品上。参见太医署条。

  • 短脉

    脉象之一。脉波幅较短,不能满于寸口,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部均有不足之感,主气病。短而有力主气郁,短而无力主气损。《素问·脉要精微论》:“短则气病。”

  • 慎斋遗书

    综合性医书。10卷。明·周之干著述。此书由周氏门人整理记录,复由勾吴逋人删释校订,重予编次刊行。卷1~5分述阴阳脏腑、亢害承制、气运经络、望色切脉、辨证施治、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炮制心法、古经解、

  • 活人书括

    见伤寒类证活人书括条。

  • 吴绍轩

    【介绍】:见吴文炳条。

  • 针麻仪

    见电针机条。

  • 洪玉文

    【介绍】:见洪金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