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癃闭

癃闭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灵枢·本输》称闭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今将小便排出甚少及完全无尿排出,统称癃闭,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尿潴留和尿闭。可因肺热气壅、热结膀胱水道阻塞、气虚气滞阴液不足、肾阳虚衰转胞等所致。肺为水之上源。肺热壅盛,肺气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点滴而下,或全然不通,呼吸急促,咽干,烦渴欲饮,苔薄黄,脉数。治宜清肺润燥。用清肺饮加减,或用探吐法膀胱为藏溺之腑,热结膀胱,阻碍气化,则小便量少色赤,甚至闭塞不出,小腹急满胀痛,渴不多饮,舌苔黄,脉数。治宜清热通利。选用通关瞿麦汤滋肾通关丸罗太无白花散等方。败精瘀血,阻塞水道,则见尿闭不出,或滴沥而下,或尿出如线,小腹胀满,隐痛拒按,或茎中痛,苔青紫,脉细涩或细数。治宜行瘀散结。选用代抵挡丸、桃仁承气汤牛膝膏蒲灰散等方。气虚、气滞、阴液不足、命门火衰、转胞所致者,详气闭气虚小便不利阴虚小便不利阳虚小便不利、转胞各条。

猜你喜欢

  • 痿易

    古病名。痿的别称。因四肢痿弱,变易正常的作用,故名。《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张志聪注:“痿易者,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详痿条。

  • 节节珠

    见《福建中草药》。①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②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胎衣不出

    见《经效产宝》。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 胎毒

    ①婴儿在胎妊期间受自母体毒火,因而出生后发生疮疹诸病的病因。胎毒的由来,指其父母恣食肥甘,或多郁怒,或纵淫欲,或患恶疾(如梅毒),其毒火蕴藏于精血之中。明·万全《片玉心书》:“男女交媾,精血凝结,毒亦

  • 食劳疳黄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又名食劳黄、黄胖。多因脾虚宿有食积,劳伤过度,湿热虫积所致。症见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口淡口苦,脚痠,气急,腹胀泄泻,脉虚弦等。治宜培脾益血,清化湿热。方用大温中丸、小温

  • 风秘

    病证名。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其症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圣济总录·大小便门》:“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证治要诀·大便秘》:“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

  • 定喘

    经外奇穴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旁开0.5寸处,一说在大椎穴旁开1寸。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夹肌、头最长肌、半棘肌等。布有第七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部正当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有颈横及颈深动、静脉分支

  • 语迟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二、三岁一般能说简单的语言,到四、五岁还不能说话者为语迟。言为心之声,肾脉系舌本,小儿先天肾虚,心气不和,为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由后天脾胃亏损,津气不能上荣所致

  • 外科全书十种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

  • 内托酒煎汤

    《医学入门》卷七方。黄芪、当归尾各二钱,柴胡一钱半,连翘、肉桂、白芷、牛蒡子各一钱,升麻七分,黄柏、甘草各五分。水酒各半煎服。治邪在足少阴经,痈生腿外侧;或因寒湿而致的附骨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