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百日儿疟

百日儿疟

病名。出《本草纲目》。百日内婴儿患疟。清·叶天士幼科要略》谓“疟因暑发居多。”“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临床上婴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可无寒战症状,或仅见四肢厥逆,面白唇紫,到发热时才被发觉。有的发热也不显著,或仅有躯干灼热,四肢反觉冰冷,出汗很多。有的呕吐泄泻,脾脏肿大,腹部拒按。初起以清热截疟为主,可用青蒿常山加入适当方中。

猜你喜欢

  • 退位

    运气术语。指六气主司的更迭。参见不退位条。

  • 噫嘻

    经穴名。代号BL45。出《素问·骨空论》。别名五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针灸甲乙经》);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

  • 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KI。《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素问·阴阳离合论》王注引《灵枢》文作“斜趣”)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

  • 龙角藤

    见《福建中草药》。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肺虚证

    指肺气、肺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肺虚。……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嗌干不朝津液。”《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肺虚则生寒,寒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声嘶,语言用力,颤掉缓弱,少气不足,咽中干无津液,

  • 肝疔

    病名。①《外科启玄》卷二:“其色青,其形生于肝脏部位,足之大趾端,胁肋之次,其症寒热头项痛,眼中有火光感,口苦胁痛,小便难,面青,宜用小柴胡汤内加托里解毒之剂。”②紫靥疔之又名。见该条。

  • 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书名。2卷。清·杨璿撰,黄惺溪纂。刊于1841年。本书系黄氏将杨璿《寒温条辨》一书予以提要撮精编纂而成。书中辨析伤寒、温病、温疫之异,并扼要地介绍温热病多种病证,卷末有临床较常用的温病十五方及可供参考

  • 孟春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少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正月之时,故名之曰孟春痹也。”详足少阳经筋病条。

  • 回浆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 晒不死

    见《广西中药志》。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