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百晬(zui 醉)内嗽

百晬(zui 醉)内嗽

病名。出《幼科发挥》。又名百日内嗽、乳嗽胎嗽。指婴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痰嗽。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郁于肺卫,聚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肃降气机逆乱所致。临床以发病急,变化快,由肺累及心肝,虚实互见,发热、气粗痰盛、呕吐烦躁、呛奶,呼吸迫促等为特征。类似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一般轻证以清热宣肺,豁痰为治,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银花连翘;重症者喘憋加重,口围发绀,宜解毒,平喘,化痰,用射干麻黄汤加减;高热惊厥,用羚角钩藤汤紫雪丹心阳不振,宜参附汤人参四逆汤化裁为治。必要时可用中西医两法结合治疗。

猜你喜欢

  • 正性

    养生术语。指人体保持精神安定,志间寡欲。《正一法文修真旨要》说:“人能正性而合元气,少思寡欲,去智离形,然后可以示之。”

  • 兔唇

    病名。即兔缺。详该条。

  • 医学六要

    丛书名。19卷。明·张三锡纂。成书于1585年。作者认为医学要旨有六个方面,即诊法、经络、病机、药性、治法、运气。遂采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著有关内容分别予以汇编,内容

  • 卡斯纳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 类证活人书

    书名。宋·朱肱撰,刊于1108年。22卷(一作20卷)。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全书分四部分,分别论述伤寒各证以及一些杂病。卷1~11,以问答体例剖析伤寒的各种相类证候;卷12~1

  • 瘢痕灸

    即化脓灸。详该条。

  • 脾虚带下

    病证名。由于脾失健运,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无臭,如涕如唾,连绵不断,并见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痠腹坠,或下肢浮肿,大便溏泻等。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

  • 魂门

    经穴名。代号BL4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间动、静脉后支。主治胸胁胀痛,脊背

  • 人体部位名。又作颠,指头顶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

  • 矮松

    见《安徽中草药》。为千层塔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