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即大便秘结。详该条。
相当于颊车穴。又称曲隅。《灵枢·杂病》:“顑(顋)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马元台注:“此穴在耳下曲额端,动脉环绕一周,故曰曲周也。”
指甲的别名。见《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养生著作。撰者不详。清·马齐录。刊于1726年。书中介绍多种简便易行养生却病术,如涂搓自助颜、膝风摩涌泉、猿臂和血脉、熊颈免痰涎、鼓呵消积聚等。作者主张养生须注意节饮食、慎起居、惜精气。现存清代抄本,
《疫喉浅论》卷下方。桑白皮、地骨皮、牛蒡子、栝蒌皮、甘草、连翘、鲜枇杷叶(去毛,绢包)、浙贝母。鲜芦根煎汤代水煎服。治疫喉红肿,痧见而不透,肺热甚,咳嗽气喘。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薛雪条。
见《江苏野生植物志》。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葶苈大枣泻肺汤,见该条。
经穴别名。见《针灸大全》。即关元。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