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卷。清·叶桂撰于十八世纪中期。本书对小儿的一些杂病如伏气、风温、夏热、厥逆、疳、胀、痧疹、惊等的辨证和方药作了简要的叙述。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辑入《周氏医学丛书·二集》中。
指膝关节。《素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
怔忡之一。见《不居集》上集卷二十二。《证治汇补》卷五:“有阴火上冲,头晕目花,耳鸣齿落,或腹中作声,怔忡不已者,宜滋阴抑火,加养心之剂。久服不愈,为无根失守之火,脉必空豁,宜温补方愈。”参见怔忡、虚损
外治法之一。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五。主治痈肿。用蓖麻子仁捣烂如泥铺绢上,照患处大小取绢贴盖患处,用布扎好,痛止即取下。妊妇忌用。
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的病机。主要证候有胃纳呆滞、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怠倦、面色萎黄、头晕、唇淡,舌胖嫩,苔厚浊,脉虚大等。治宜补中益气,醒脾暖胃。
经穴名。代号BL1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胆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
类中风病证之一。怒则气上,因暴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溢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雷廓。详该条。
肝主身之筋膜,肝热气盛,则肝阴亏损,精气不能淫溢于筋,以致筋挛拘急,发为筋痿。《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治宜清肝热、养肝血。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表现在生理上,阳生于阴,阴生于阳的互根,机能与物质的转换;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