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神仙传

神仙传

书名,晋·葛洪著。书中所录有八十四人,皆为长生之人。虽涉怪诞,但有些内容对研究古代长生术有一定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 小儿寒证

    证名。《幼幼集成》:“小儿寒证有七:面白,粪青白,肚虚胀,眼珠青,吐泻无热,足胫冷,睡露睛。此皆虚寒,忌用寒凉。”《儿科醒》:“小儿属寒之症,有外感有内伤,有症变虚寒,三者不同,治法各异。”外感寒邪,

  • 胡道士

    【介绍】:宋代医僧。江西九江人。得名医庞安时之传,精医术。

  • 精窍

    男性尿道口。《寓意草》:“其实漏病乃精窍之病。”

  • 外治

    ①即外治法。详该条。②同外取。详该条。

  • 内补十宣散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 帝中弛软风

    病名。《喉科心法》:“小舌(即悬雍垂)忽变白色,其舌下垂,痿软而大,吞咽作哽,呼吸觉气闷不利,初则干饭难下,继则糜粥亦觉梗格,由酒客伤中,胃气惫败,或杨梅广疮余毒而成。”参见帝钟风、杨梅疮、悬旗风等条

  • 鼻上色

    察鼻上色的方法。《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鼻端青为腹冷,黑为水气,白为无血,黄为胸寒,赤为有风,鲜明为留饮。

  • 太阴络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 针麻诱导

    针麻术语。针麻过程中,为了提高痛阈,达到手术的要求,须在手术前施以针刺,当获得针感后,进行手法操作或用电针给予一定的刺激,这个过程称针麻诱导。从针刺得气至手术开始所需要的时间称针麻诱导期。诱导期一般为

  • 消痰平喘

    消痰法之一。治疗痰多气逆的方法。用于痰饮伏于肺脏。表现喘嗽痰多,胸痞食少,舌苔粘腻,脉滑。用三子养亲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