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腹部皮肤紧绷。见《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常见于单腹胀,鼓胀等病。详各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酒色过度,或劳碌忧郁所成。其状喉间红筋红瘰蔓延而生,津咽疼痛,夜间发热,口燥舌干,六脉洪数。”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知柏地黄汤等加减。②喉癣。见《喉科杓指》卷二
出《伤寒论》。即黄柏,详该条。
医经类著作。李今庸主编。作者精选《内经》中62篇学术及实践价值较大而又相重复的经文333段,归纳为成人与自然、养生、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机、病证、诊法、论治、针灸、运气及医学教育等十二大类予以校勘
①经穴名。代号LU10。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荥(火)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当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布有桡神经浅支和从拇指流向头静脉的小静脉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以及扁桃体
运气术语。谓主司之六气过时而不退,继行其令,引致该气的延长。《素问遗篇·本病论》:“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芋头,详该条。
①有胃气之脉。脉象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灵枢·终始》:“邪气来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