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心痛兼悸者。多因病久气血虚损,心脾失养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岐骨陷处痛,名心痛。……悸而痛,名悸心痛。”《医学从众录·心痛》:“虚痛即悸痛,脉浮而小细
即尾骶骨。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白苏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介绍】:南宋外科学家。尝集上古得效方论要诀,撰成《外科新书》一卷,公元1207年刊。该书已佚,但却是中国以外科命名之最早者。陈自明撰《外科精要》多所引录其内容者。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重复或累积。《素问·生气通天论》:“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出《岭南杂记》。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