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脱证的一种。《张氏医通·脱》:“上脱者,皆是思虑伤神,其人多汗,面如渥丹,妄见妄闻,如有神灵,闭目转盼,觉身非己有,恍若离魂者然。”详脱条。
证名。见《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一。亦作眼闇,即目昏。详该条。
【介绍】:见谢缙孙条。
见《本草纲目》。为急性子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见《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即肩头,见该条。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即胎瘤。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