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谈金章《诚书痘疮》。即痘疮。详该条。
见《串雅内编》卷三。即巴霜顶,见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羊角扭,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素问·气府论》。《针灸甲乙经》作上关穴别名。见该条。
五陷之一。清·周冠《痘疹精详》:“痘出稠密,晕红紫而顶陷下者,紫陷也。”由血热炽盛所致。其症必气粗,身热,口渴,烦躁不安。治宜凉血解毒,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参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上骱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
在颊部的后方,耳根前方的部分。《灵枢·五色》:“蕃者,颊侧也。”
体内血分亏损。常因失血过多,思虑过度,寄生虫,或脏腑虚损,不能化生精微所致。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脉细无力等症。治宜补血为主,或补气益血。详见血虚证各条。
出《吴普本草》。即常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