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袖珍方条。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上、附王步三先生烂喉丹痧论:“金匮有阳毒之纹,叔和作温毒之说,其证形与今之名丹痧烂喉者极合。”即烂喉丹痧。详该条。
儿科医案著作。上、下两篇。宋·钱乙原作,近人张山雷疏注,何光华参补。本书先由张山雷氏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后由何光华氏补入万全、缪仲醇、江瓘、喻昌等人
见不谢方条。
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通瘛。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一。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黄芩之新根,详该条。
《金匮要略》方。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水煎,分二次服。治内痈,脓从呕出(原书有方无治证,该治证根据《张氏医通》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