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医别录》。为白苏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古病名。又名肺脏中风。指风邪入中于肺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口燥,胸满,气喘,身运不能自主,昏冒,肿胀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诸病源候论·风
【介绍】:明代人。字九如。鸳湖(今浙江嘉兴附近)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药品化义》一书,后由李延昰(期叔)加以补订。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花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庄履严条。
出董炳《避水集验要方》。①指月经。②指经漏。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即经行浮肿。详该条。
恶阻证型之一。多因脾胃素弱,孕后冲脉气盛,致使胃失和降。症见脘闷腹胀,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宜健脾和胃,调气止呕。方用六君子汤加枇杷叶、藿香、旋复花、砂仁、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