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五脏之一。与膀胱相为表里。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由于生殖之精是人类生育繁殖最基本的物质,故称肾为先天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主水,合三焦、膀胱二腑主津液,与肺、脾二脏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又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取决于肾气的盛衰。《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齿更发长,亦与肾气盛衰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于肺,其脉上贯膈,入肺中,故亦主纳气。上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灵枢·脉度》);下开窍于二阴,司二便。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即肾经。见该条。《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小指属肾,肾气通于耳,络联于小指,通目瞳人,手合骨穴,足大敦穴。”

猜你喜欢

  • 万鹿园

    【介绍】:见万表条。

  • 足阳明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阳明经别,见该条。

  • 临月呕吐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孕妇临产、忽然呕吐,或胃气虚寒,或冬月去里衣太早下体受寒,或胎上逼心气逆而呕,治宜和胃温中顺气,加催生之药。……宜温胃汤。”(肉桂、半夏、厚朴、陈皮、香附、当归、川芎、车

  • 燥胜则干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燥气偏胜出现干燥的病理。燥气太过则耗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皮肤皱裂、毛发不荣、干咳无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 洛札·丹增诺布

    【介绍】:清代藏族画家。藏医“曼汤”中人体脏腑解剖图的绘制者。由于受宗教意识的影响,藏医传统解剖图误将人体心脏画在胸部正中位置,且心尖朝上。当丹增诺布绘制藏医成套挂图时,对此做了更正,绘出内脏的正确解

  • 脾气不舒

    指脾胃出现消化机能障碍。多由肝失疏泄或湿困脾阳所致,亦有因饮食壅滞而致者。主要证候有脘腹胀闷、食不消化、厌食、呃逆等。治宜疏肝理气。

  • 热烦啼

    病证名。小儿心经伏热烦躁而啼。多系热扰心阴所致。《片玉心书》谓“其哭无泪,见灯则喜而止。”治宜清心养阴。用导赤散加麦冬、栀子。

  • 七损八益

    有关房中术的最早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历代注家对七损八益的解释全是错误的。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天下至道谈》解开了这一迷团。该书说:“气有八益,

  • 感证辑要

    书名。4卷。严鸿志辑于1920年。严氏鉴于六淫所致感证散见于各家著作,遂纂辑其精要编成本书。卷1名医通论,主要选录明、清伤寒、温病家有关辨证、治法等多方面的论述;卷2以伤寒为主,卷3以温病为主,详述各

  • 湿阻气分

    指气分受湿邪阻滞。主症有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身重体痠、骨节烦痛、胸闷纳呆、脘腹痞痛、呕吐泄泻,舌苔滑腻,脉象濡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