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饮食被格拒于外,不得下咽入胃者。《医林绳墨》卷五:“格食者,谓食不能下;格气者,谓气不能通。皆由中气闭塞,痰涎壅滞,聚而不散,如噎膈之状也。得病之因,有为怒气不得发越,食饮不得舒畅,朝暮郁闷,
【介绍】:见崔嘉彦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薤白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有应。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谓之应候。可用针挑破小疮,以泄其毒。疔疮有应候者易治;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亦称无应。其毒甚,难治。
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来小腹结成一块,如皂角一条横过,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急用延胡散(延胡索、发灰)。”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柳絮,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见《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即上迎香。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