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常虚

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肾属水,乃天一真精之所生,人之有肾,如树木之有根,而肾又为元气聚会之处,一水不胜二火(君火相火),所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常虚,筋骨难成乳必癯。肾主骨肾虚骨髓不满,面白,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尻骨不成,则不能坐;髌骨不成,则不能行,多有五软之证;齿乃骨之余,骨不余则齿生迟;肾之液为血,发乃血之余,肾虚则发稀不黑。因此,有些小儿生后出现五迟、五软、解颅兔唇、先天性痴呆等,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成为畸形,皆由先天肾气不足所致。此外,肾主闭藏开窍二阴,职司二便,若肾阳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小便,就会出现遗尿;若肾气虚弱,火不生土,亦可形成五更肾泻;再如哮喘,久发便可由肺及肾,而出现肤冷多汗,动则喘气,肾虚不能纳气的现象。所以,明·万全总结为“肾常虚”。在治疗上提出“有补无泻”的主张。

猜你喜欢

  • 下法

    ①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

  • 香椿铃

    见《陕西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 肾俞

    经穴名,代号BL23。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腰

  • 肺虚嗽

    病名。指肺气、肺阴亏虚的咳嗽。见《赤水玄珠》卷七。《不居集》卷十五:“肺虚咳嗽,肺虚者,肺家元气自虚也。惟其自虚,则腠理不密,故外则无风而畏风,外则无寒而怯寒,内则气怯息短,力弱神虚,面白神羸,情志郁

  • 唐尔岐

    【介绍】:参见唐玉书条。

  • 医诂

    见医故条。

  • 张石顽

    【介绍】:见张璐条。

  • 竹阁经验备急药方

    见备急灸法条。

  • 伤寒心要

    书名。1卷。金·镏洪编(亦有题作金·刘完素著)。本书所论伤寒,实际以温热病为主,其理论依据及所用方药,大体上属于刘完素一派,后人将此本附刊于《河间六书》之后。

  • 红花草疮

    病名。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红花草又名紫云英。因禀性不耐,过食红花草(江南农村食用蔬菜之一。致病量多在1~2斤),致胃肠运化失调,湿热内生,兼感风热和日光照射,郁于肌肤而成。好发于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