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积

猜你喜欢

  • 乳食不消

    病证名。见《小儿药证直诀》。即小儿伤积。《活幼心书》:“小儿所患积证,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停积中脘,外为风寒所伤,或因夜卧失盖,致头疼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

  • 伤寒论类方

    伤寒方论著作。清徐大椿编释。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113方予以分类(纯以方分类,不按六经分类),证随方定,便于按证索方。该书对主方及其方类在阐析方面重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使读

  • 热结旁流

    指阳明腑实,肠内燥屎闭结,而时泄臭水者。《瘟疫论·大便》:“热结旁流者,以胃家实,内热壅闭,先大便闭结,续得下利,纯臭水,全然无粪,日三四度,或十数度。宜大承气汤,得结粪而利止;服汤不得结粪,仍下利并

  • 气虚自汗

    病证名。见《红炉点雪》。由气虚卫不固表所致。症见自汗恶风,汗出常冷,疲乏无力,脉微而缓或虚大。治宜益气固表。可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 太医局丞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 黄耳伤寒

    病证名。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清·张石顽《伤寒绪论》:“风温时毒,先犯少阳,续感暴寒而发,乃太少两阳合病,状类伤寒,以其两耳发黄。”初起常有发热,头痛,耳痛,耳聋;婴儿表现烦躁不安,数日后鼓

  • 怀山药

    见《药物出产辨》。为山药之处方名,详该条。

  • 悬痈

    病名。①《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毒生于上腭,形如紫李,坠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头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时出红涕。”多由火毒炽盛所致。症见除上腭肿起、疼痛、色红、饮食吞咽均感不适外,或见身发

  • 睥肉粘轮

    病名。又名睑粘睛珠、睑倒粘睛。多因风热上攻,热燥血涌、气血瘀阻而成。常可见于椒疮重症。此外,烧伤及腐蚀性物质入目等亦可造成本病。《证治准绳·杂病》:“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相当于今之睑

  • 脾中风

    古病名。又名脾脏中风。风邪入中于脾经而致的证候。主症为发热,形如醉人,皮目瞤动,短气,腹满,身黄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