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热丹毒

胎热丹毒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胎毒发丹赤游风小儿丹毒之一,系因胎毒内伏,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或常穿烘衣,或母乳内热邪所致。初发赤肿光亮。发于头面、四肢,或延及胸腹,色赤游走不定。由腹、背传四肢者顺,若由四肢传入腹、背及阴囊者逆。初宜升麻葛根汤表之,次用驱风散清之,甚者服大连翘饮,如腹胀不乳,为毒气入里,应用紫雪散外治丹毒条。

猜你喜欢

  • 脏腑图说

    见中西医粹条。

  • 断弓弦散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

  • 妊娠乳痈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由于妊娠乳肿失于治疗,或复伤气怒,令肝胃积热,血涩不通,气结不散,以致结聚成痈。治宜托里解毒,兼顾胎元,方用托里解毒汤(人参、黄芪、当归、芍药、白术、

  • 水锦花

    出《雷公炮炙论》。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 阳邪

    ①六淫病邪中的风、暑、燥、火等四种邪气。因其致病多表现为阳热证候,易伤阴津,故名。②侵犯阳经的邪气。

  • 劳倦恶寒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劳倦恶寒,脉必缓弱,或气口虚大无力,兼见倦怠,手心独热。此劳倦过度,脾胃不足,卫阳下陷,宜补中益气汤,甚加桂、附以行参、芪之力。”参见恶寒、内伤恶寒条。

  • 巢氏病源

    见诸病源候论条。

  • 月经过少

    病名。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亦过少,甚至点滴一、二日即净。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

  • 痰噎膈

    见《医方考》卷二。即痰膈。详该条。

  • 热毒瘰疬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如头、面和颈部疮疡,则颈部出现瘰疬。轻者略有疼痛,可以自愈。重者局部红、肿、痛、热,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