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即阿魏,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出《太平圣惠方》。为绿豆之别名,详该条。
阅,察阅之意。五阅是指观察五官的表象来推断五脏的病变。出《灵枢·五阅五使》。张景岳注:“五脏主于中,五官见于外,内外相应,故为五脏之阅。”
病名。小儿癣疾之一种。出《外科启玄》卷七:“小儿头上多生肥粘疮,黄脓暴露。”感受风热或热毒蕴蒸所致。多发于小儿。初起头皮起丘疹,继之成脓疱,可蔓延全头皮,破后糜烂流脓,痒痛兼作。先用20%明矾水或槐条
胆病所生的邪气。《难经·十难》:“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
证名。指骨痿。《医宗必读·痿》:“肾痿者,骨痿也。”详骨痿条。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①古代对包括医生在内的各种具有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②医生的神、圣、工、巧四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