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胡椒草

胡椒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开窍

    ①指五脏通应于体表的外窍。藏象学说认为体表孔窍无论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均与五脏相通应,故《金匮真言论》有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耳”、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灵枢·脉度

  • 黄栀子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栀子。详该条。

  • 承灵

    经穴名。代号GB1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头顶部,当瞳孔直上入发际4.5寸处;或于头临泣后4寸取穴。另说在入发际三寸五分(《备急千金翼》);入发际五寸(《针灸大成》)

  • 妇人鸡爪风

    病名。《古今医鉴》卷十二:“妇人鸡爪风,因月家得此,不时举发,手足挛束如鸡爪状,疼痛难伸。于左右膝眼两旁各有一小窝共四穴,俗谓之鬼眼,各灸三壮即愈。”多因产后血亏,筋失所养,复感风寒所致。无汗者,治宜

  • 后山骨

    骨名。又名枕骨。即枕外隆凸。《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其骨形状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圆尖,或月芽形,或偃月形,或鸡子形,皆属枕骨。”

  • 经筋

    ①出《灵枢·经筋》。即十二经筋,详该条。②《灵枢经》篇名。经皆有筋,经筋有病,病各有治。本篇专论经筋这类问题,故名。文中论述十二经筋附属于十二经脉,位于浅表部的筋肉间,和经脉相互关联。它起于四肢末端的

  • 病名。①泄泻的简称。《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实则胀,虚则泄。”《难经·五十七难》:“泄凡有五,其名不同。”亦有指泄为大便稀薄,与泻不同者。《奇效良方·泄泻门》:“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

  • 洪仁玕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太平天国将领兼医生。广东花县人,为天王洪秀全之族弟。研究医理,并于1859年赴天京(南京),封为玕王。在其朝政工作中,涉及医药卫生者不少,如兴办医院,考试医师,注重环境

  • 经行下肢瘀血

    病证名。指经前或经期两下肢瘀血,经后即恢复。多因气滞寒凝,瘀血滞于下肢。症见两下肢瘀血,肤色紫暗,重者青筋暴露。下肢发凉,麻木感、或兼肿胀,胸腹胀满,常伴经来腹痛。治宜理气活血,祛寒通络。方用血府逐瘀

  • 肝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肝黄者,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面目不利,爪甲青色,若背上浮肿,腹胁胀满者难治。”治用烙法及柴胡散、犀角散等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