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脏寒腹胀

脏寒腹胀

证名。指阳虚受寒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脏寒腹胀之症,四肢常冷,小腹胀急,冷硬如冰,小便清利,大便时泻,不思饮食,唇口色白,言语轻微,《内经》所云正水,即脏寒生满病之症也。”多因真阳素虚,脏气不足,又口食冷物,身得寒气阴寒痞塞所致。《金匮翼》卷四:“有寒气入里而胀于内者,盖阴气凝聚,久而不散,内攻肠胃,则为寒中胀满泄利之症。经云:脏寒生满病是也。”治宜温阳散寒。肝肾虚寒,腹冷如冰,大便不实,八味丸小便不利金匮肾气丸。脾肺虚,不思饮食,言语轻微,理中汤。手中逆冷,四逆汤。参见腹胀、内伤腹胀条。

猜你喜欢

  • 湿胜则濡泻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湿气偏胜而出现泄泻。脾恶湿喜燥,湿气内盛则脾阳受遏,运化功能失调,故见脘腹胀闷、大便泄泻等症。

  • 弹筋拨络法

    理筋手法之一。即提弹法。详该条。

  • 崔叔正

    【介绍】:见崔季舒条。

  • 豆豉法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取淡豆豉煎为浓汁,频频喂服,适宜于胎禀怯弱,体质不强,而有胎毒内蕴的婴儿。

  • 女子暗闭

    见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 靳从谦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人,是太医靳豪的后代,高宗绍兴初为内直翰林医官。

  • 鼻大衄

    病证名。亦称大衄。指鼻大量出血并见口、耳一齐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多因劳伤过度,府藏生热,热乘血气而致。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

  • 冷痫

    病证名。又名冷涎呕吐。指泛吐痰涎,遇冷即发的病症。《证治要诀·诸嗽门》:“又有中脘伏痰,遇冷即发,俗谓之冷痫。”见冷涎呕吐条。

  • 气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气黄者,上气心闷,腹胁胀痛,两脚冷疼,睡卧不安,小便淋涩,状似脾黄。”《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气黄,病人初得,先从两脚黄肿,大小便难,心中战悸,面目虚黄,不能食

  • 赵约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崔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