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脏腑娇嫩

脏腑娇嫩

小儿脏腑生理特点之一。《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藏六府,成而未全。”《幼科类萃·小儿初生总论》:“惟小儿脏腑娇嫩,血气懦弱,肌体不密,精神未备。”《小儿病原方论》:“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脑髓、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灵枢·逆顺肥瘦》亦云:“婴儿者,肉脆、血少、气弱。”均说明小儿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尚属娇嫩和脆弱,易受邪气所伤而变生疾病。参见稚阳稚阴条。

猜你喜欢

  • 易简杏子汤

    见《医垒元戎》。即杏子汤第一方。见杏子汤条。

  • 胎前咳嗽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子嗽。详该条。

  • 朝阳花根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向日葵根之别名,详该条。

  • 孙廉

    【介绍】:宋代医家。履贯欠详。撰有《金鉴方》一书,已佚。

  • 大鬼针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阳刺

    古刺法名。《黄帝内经太素·杂刺》:“在头疾头痛……阳刺,入一旁四。”指治疗头痛,用正中一针,四旁各刺一针的刺法。即《灵枢·官针》所述十二刺之扬刺。《素问·长刺节论》所载阴刺之法亦同此,谓“入一旁四处”

  • 天丝打眼

    病名。《审视瑶函》:“此症谓风飏游丝,偶然撞入目中而病痛也,即今人呼为天丝打眼。”即飞丝入目证。详该条。

  • 内托羌活汤

    《医学入门》卷七方。羌活、黄柏各二钱,防风、当归尾、藁本各一钱,肉桂三分,黄芪一钱半,连翘、甘草、苍术、陈皮各五分。水二盏、酒一盏煎服。治发于足太阳经的尻臀痈,坚硬肿痛,两尺脉紧而无力者。《外科正宗》

  • 妇科秘方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 胎热伏心啼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指婴儿惊啼,面赤唇红的证候。由于妊母恣食辛酸,多味炙煿热气熏蒸,传入胎中,以致胎受其气,伏于心经,出生后因风邪暴伤而诱发。治宜清热宁心,用导赤散加黄连、蝉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