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臊气
即腥臭气。详该条。
即腥臭气。详该条。
【介绍】:见唐黉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追风伞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珠儿参,详该条。
熏蒸疗法之一。即隔汤。用盛药水之器皿坐放于大盆之滚汤中,使药水保持热气较久,多供洗疮疡用。
出《本草图经》。为香薷之别名,详该条。
指六腑在下肢部的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合于三里(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根据“合治
即针向行气法,见该条。
书名。4卷。明·周履靖撰。刊于1582年。本书是作者亲自在山野采集可食的野生植物,通过访问,绘图的实践所编成的一部野菜食谱。卷1~2共收野菜101种,均绘图并以诗赋的形式介绍其采集时间及食用法。卷3~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热夜啼。详该条。
见《酉阳杂俎》。为刀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