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膏滋

膏滋

即内服的膏剂。详膏剂条。

猜你喜欢

  • 因时制宜

    治疗基本法则之一。按照季节寒热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治疗也应注意气候的特点。例如夏季气候炎热,腠理疏开,对于患风寒感冒者不能过用辛温,以免汗多而耗伤阳气,损伤津液

  • 香五加皮

    见《四川中药志》。即香加皮。详该条。

  • 妊娠多怒坠胎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由于孕后性急多怒,肝火妄动,下扰冲任,气迫血乱,胎元受损欲坠。症见腰痰腹胀,胁痛,甚者阴道流血。治宜平肝、泻火、安胎。方用逍遥散加黄芩、桑寄生。

  • 小儿心痛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上腹胃脘部的疼痛。吮乳口气冷者,为冷心痛,治宜温经利气为主,参见小儿心腹痛条;吮乳口气热者,为热痛,用金铃子散。亦可针刺内关、灸膻中。

  • 三焦咳

    病症名。指咳而腹满,纳食减少者。《素问·咳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治宜异功散、通理汤、木香顺气散、七气汤加黄连、枳实等。参见咳嗽条。

  • 食肉则遗

    详食肉则复条。

  • 肺痈喘

    证名。指肺痈病症所出现的气喘。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其喘必兼口燥、胸中隐痛、咳唾腥臭脓痰及高热等症。多因邪火热毒挟痰瘀壅阻于肺所致。治宜保金化毒为主,如桔梗汤加防风、橘红、银花、麦冬或千金

  • 黄芪六一汤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蜜炙)六两,炙甘草一两。为粗末,每服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服。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②《外科正宗》

  • 血痢

    亦称赤痢。指痢下多血或下纯血者。多由热毒乘血所致。《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血痢者,热毒折于血,入大肠故也。”临床上有血鲜、血黯,属热属寒之分。《秘传证治要诀·痢》以血鲜者,此属热痢,宜藿香正气散加

  • 四肢拘急

    证名。指手足筋脉拘挛收紧难以屈伸。出《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大全》卷三:“四肢拘急,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踡卧恶风之貌,四肢者,诸阳之本,盖因发汗亡阳,阳虚是有其证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