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黄芫花之药材名,详该条。
古病名。《世医得效方》卷十:“玉茎硬不痿,精流无歇时,时如针状,捏之则脆,乃为肾满漏疾。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
见《四川中药志》。为枫香寄生之别名,详该条。
痰饮的古称。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证第一》。详痰饮条。
证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即肺气盛。《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详肺气盛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一。即内托芪柴汤,见该条。
见悬枢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外感风邪后出现泄利。多因脾胃嫩弱,感受风邪,肺气上逆,脾失运化所致。其症以怕冷鼻塞,咳嗽气促而泄泻为特征。治宜疏散外风,调理脾气。用人参败毒散。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作为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