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
即艾卷,见该条。
即艾卷,见该条。
书名。江苏省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合编。全书分总论、各论二篇。总论介绍了中医儿科发展的概况和儿科病诊治的基本知识。各论分证介绍了儿科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内容简明实用。1960年由人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徐长卿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①泛指小腿。②胫骨。
见《兰台轨范》卷七。即半夏汤第一方,见半夏汤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真元亏损,肾脏怯弱而声音低微瘖痖。此外尚可见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症,治宜益精补肾,用地黄丸或补肾地黄丸。
白苔中心渐黄的舌象。为表邪传里之候。若白苔为主,微黄而润者,表证未罢,仍当解表;若黄苔多而焦干者,邪已入里,宜清热或攻下(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指鼻塞流清涕。详鼽条。
【介绍】:西汉时医生。为淳于意的弟子,当过济北王的侍医。
病证名。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久病或服克伐药,吐涎不止,脉大无力,属脾虚不能摄涎而涎泛上。”治宜理脾和胃。用六君子汤加减。
泛指人体经脉。《灵枢·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