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藏医史

藏医史

民族医学史著作,藏名《索日曼给阔布》。德西·桑吉嘉措著于1704年。着重叙述藏医发展过程中从传说时期直至清初各个不同时期的医学发展情况。论述了医方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藏医与其他各国、各族医学系统的交流情况,医家和医学著作。全书史料丰富,是研究和了解藏医药发展史和医学交流史的重要著作。1982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据拉萨木刻版排印出版。

猜你喜欢

  • 口眼斜外障

    病证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风牵斜。详该条。

  • 天度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素问·六节脏象论》:“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 瓦参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蛔虫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蛔结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内犯,致蛔死而与肠中糟粕相结,引起腹中大痛,大便不通。宜用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用大黄芒硝煎汤稍冷服之,下其死蛔与宿粪

  • 顾焉文

    【介绍】:见顾元交条。

  • 粉丹皮

    见《滇南本草》。为牡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胃脾汤

    《外科正宗》卷四方。白术、茯神、陈皮、远志、麦门冬、沙参各六分,五味子、甘草各五分。水煎,食远服。治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如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之葡萄疫,日久而虚者。若虚

  • 外科方外奇方

    书名。4卷。清末·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现有《三三医书》本。

  • 棋盘花

    见《分类草药性》。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

  • 俳(pái 排)

    即废,肢体瘫痪。《素问·脉解》:“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张志聪注:“痱之为病,四肢不收。”